黑龍江仿古建筑特點體現在使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構架制原則。為了保護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中國古代建筑形成獨具特色的彩畫制度,令世人嘆為觀止。
鑒于木結構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現今建筑中已經不提倡使用;而構架制的結構形式和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極為相似:傳力途徑明確,主體的承重結構和圍護結構分開。
這就說明框架結構是最能體現古建筑精髓的結構形式。這也為室內空間的靈活布局創造了條件。中國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種多樣的罩、掛落、隔扇、屏等自由靈活地分隔室內空間。但彩畫制度這一形式在現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也只能通過外貼或噴繪等裝修手段才能達到。
中國古代建筑創造并使用斗拱結構形式,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間傳遞荷載以及承擔抗震作用的結構構件,又以其自身優美、華麗的造型而成為建筑的主要裝飾構件。集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與一體的精華所在。
隨著現代結構形式及建筑材料的發展,斗拱這一重要的結構構件應用在仿古建筑中時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實質作用而僅僅作為一種具有觀賞性的裝飾構件。但是它作為古建筑的代表性構件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要正確認識仿古這個詞。有些建筑,從樣式到造法到用料都遵循古制,仿佛就是古人建造,這叫繼承傳統,不是仿。就好像月餅,千百年來都是這個樣子餡料味道,可從來沒聽說過“仿古”月餅。但有些建筑,只是有外形,造法用料都是現代,就可以成為仿古,比如很多地方舍棄了椽梁卯榫等技法,直接用現代材料澆筑一個模型。
現在的仿古建筑大多都是旅游景區和商業建筑,本身就是作為一種消費的需求而產生的,提供一種風情來吸引消費者,這是市場需求,仿古也沒有什么不對。比如一個村子,要發展旅游,仿古建筑自然比普通呆板的現代建筑更能吸引游客。提升了周邊城市環境,帶動了區域發展,也突出了城市特色。
傳統的居住建筑如今難以適應當代人的生活需求,所以在大城市中傳統民居越來越少。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來說,仿古建筑能夠引起人們認識古建筑想去了解成都古建筑的好奇心。